• 首頁
  • 部落格
  • 108課綱
  • 【115會考自然科攻略】生物 x 地科跨科整合複習,搞懂這3大主題,素養題再也不怕!
【115會考自然科攻略】生物 x 地科跨科整合複習,搞懂這3大主題,素養題再也不怕!
108課綱 2025-10-22

【115會考自然科攻略】生物 x 地科跨科整合複習,搞懂這3大主題,素養題再也不怕!

國三生在自然科複習時,最常遇到的痛點是:每一章都念過,卻無法在跨章或跨科整合題中找到關聯。例如,明明熟記了「酵素作用」與「光合作用」,卻無法推理出氣候變遷對生物能量流動的影響。這正是108課綱所強調的核心能力──不只是記憶,更要「理解、連結與應用」。
本文將從生物與地科的角度,整合出自然科學中最重要的五大核心概念:能量流與物質循環結構與功能恆定與調節地球與生命演化科學探究與方法等。透過具體的例題與情境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跨科思維模型,讓知識能融會貫通。
 

一、能量流與物質循環|從「光合作用」到「氣候變遷」

所有生命活動都依賴能量的流動與物質的循環。生物體透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為化學能,再經由呼吸作用釋放能量;而這些能量與物質的流向,也深受地球系統(如氣候與大氣成分)的影響。

生物視角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₂與水生成葡萄糖,動物再藉由呼吸作用將其分解釋放能量。酵素在這些過程中扮演催化角色,維持代謝的效率與穩定。食物鏈與食物網則展現了能量在生態系中的流動路徑。

地科視角

地球的外營力與內營力改變地表環境,火山活動釋放CO₂、海洋吸收CO₂,形成碳循環。若人類燃燒化石燃料過度釋放CO₂,將加劇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整合思考

若全球樹木大量消失,光合作用減少,地球的碳循環與氣候系統會受到什麼影響?這正是生物與地科知識結合的關鍵。

會考常見題型

  1. 碳循環示意圖判讀題。
  2. 大氣CO₂變化與氣候趨勢圖表題,要求解釋生物與地球系統間的互動。
 

二、結構與功能的對話|從「細胞」到「地球層」

不論是生命體還是地球本身,都有層層結構,而結構決定功能。了解組成層次與作用機制,是理解運作規律的基礎。

生物視角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核負責遺傳資訊、線粒體提供能量。從細胞到組織、器官、系統,彼此協作以維持生命。

地科視角

地球由地殼、地函、地核構成,板塊在地函對流的推動下移動,形成山脈、火山與地震等現象。

整合思考

若把地球比喻成「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地殼相當於皮膚,地函像肌肉層,地核則如心臟般驅動能量。從微觀到宏觀,結構與功能的對應揭示了自然界的共通原理。

會考常見題型

  1. 細胞結構與功能配對題。
  2. 地球內部結構與板塊運動示意圖判讀題。
 

三、恆定與調節|生命與地球的穩定機制

生物體與地球系統都具有維持穩定的機制。這些調節機制讓生命能在變動的環境中持續生存。

生物視角

人體透過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協調作用,維持體溫、血糖與水分平衡。反射弧可立即回應外界刺激,而激素調節則提供長期穩定控制。

地科視角

地球的氣候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例如海洋能吸收部分熱能與二氧化碳,火山爆發釋放的氣膠粒子能暫時降低全球溫度,維持地表能量平衡。

整合思考

若地球的「氣候恆定機制」失衡,如溫室氣體過量或海洋酸化加劇,是否相當於人體的「內分泌失調」?兩者都揭示了穩定系統的重要性。

會考常見題型

  1. 人體恆定調節情境題。
  2. 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平衡推理題。
 

四、地球與生命演化|從岩層化石到物種變遷

生命的演化與地球的變遷密不可分。地層、化石與板塊運動紀錄了生物的誕生、滅絕與演進。

地科視角

地質年代表顯示了地球歷史中的重大事件。疊置定律與放射性定年法可判斷岩層年代,板塊運動使陸塊分合,改變物種分布。

生物視角

化石是演化的證據。從海洋生物到陸生動物,再到哺乳類出現,生命歷史反映環境變化。自然選擇讓適應環境的個體得以繁衍,形成新物種。

整合思考

台灣的生物多樣性為何如此豐富?因為板塊聚合造成山脈形成與地理隔離,促進了物種分化。

會考常見題型

  1. 地層剖面與化石分布題。
  2. 生物演化樹與地質年代整合題。
 

五、科學探究與方法|從實驗室到真實世界

無論研究生命或地球,都離不開「科學方法」。從觀察、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到分析與結論,這是理解世界的基石。

生物視角

學生常透過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設計控制變項的實驗來探討酵素作用或光合作用速率。這些實驗訓練了推理與分析能力。

地科視角

地球科學雖無法直接操作整個地球,但可透過模擬與觀測,如地震儀、衛星氣象圖、氣候模型等,進行推論與驗證。

整合思考

當我們比較「實驗室中的小規模實驗」與「地球系統的觀測數據」,其本質皆是以科學方法尋找規律、建立模型、解釋現象。

會考常見題型

  1. 實驗設計題(變項控制與資料分析)。
  2. 科學探究流程題(從觀察到結論的合理推理)。
 

結語

自然科的整合,不只是把知識拼湊在一起,而是看見它們之間的脈絡與共通邏輯。我們在這篇文章中,回顧了五大核心概念──「能量流與物質循環」、「結構與功能」、「恆定與調節」、「地球與生命演化」、「科學探究與方法」──可以發現所有素養題都圍繞著這些主軸。
那麼,我們要如何系統性地複習這些內容呢?Reese老師建議可以從以下複習方法,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 畫出概念圖: 以能量或物質為核心,連接生物與地科的循環路徑。
  • 整合概念: 把不同章節的知識串起來,例如將酵素作用與呼吸作用連結到能量代。
  • 模擬探究流程: 自行設計簡易實驗,培養控制變項與推論能力。
  • 情境化學習: 從時事(如氣候變遷、疾病防治)回扣課本概念。
當你能從「整體系統」看待自然現象,就真正掌握了素養學習的精神,讓跨科複習不只是為了考試,更是理解生命與環境運作原理的開始。
 

讓Reese老師陪你一起重新發現自然科學的奧妙之處
國三生物地科重點複習READY GO!
 

 

國三生物地科|9大重點複習單元一次掌握!

第1堂:生物 - 實驗室與科學方法、生命的基本單位
第2堂:生物 - 人體:酵素與養分攝取、生命的基本過程
第3堂:生物 - 人體:恆定與協調
第4堂:生物 - 植物與動物的結構與功能
第5堂:生物 - 人體:生殖、基因與遺傳
第6堂:生物 - 生態系
第7堂:生物 - 生物多樣性與演化
第8堂:地球科學 - 地球結構、外營力與內營力
第9堂:地球科學 - 日地月運動、氣候變遷與天氣變化
 

課程特色

  • 主題式複習+命題統整,學得有邏輯不死背
  • 題型破解+實戰演練,考前不再慌張
  • 模組化教學,從看懂到會答一次到位
     

課程資訊

  • 開始上課日期:持續招生中
  • 課程時間:每週六,每堂課1小時(平均每堂約355元)
  • 適用對象:國中三年級
  • 注意事項:課程費用不含教材費(教材另計)
瀏覽過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