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準備學測社會科?送給學測生的5大高效學習攻略
學測社會科的重要性與挑戰
基於新課綱強調多元發展的精神,台大醫學系日前宣布自115年起學測個人申請參採社會科。此一變動無疑宣告了社會科的重要性,亦顯示其已非「文組專屬」。是故社會科的準備必將成為大部分考生所面臨之課題,而下文將由高拓海老師詳述學測社會之滿級分準備要領。
學測社會科考什麼?科目組成與核心能力
自新課綱以來,學測社會科考題已普遍逸脫單考知識點的範疇,大多須結合時事或情境的閱讀,甚至就算考生清楚知悉所考知識點的概念內涵亦不一定能立刻得出答案。故考生需分析文本,以文本涵義為核心來匹配所學知識點據以做答。至於各科考題所偏向的部分各有不同,以下分述:
-
地理科: 明顯削減中國大陸地區之重要性,而由於近年我國嘗試推動新南向政策,東南亞國家地理人文考題地位提升。
-
歷史科: 不再強調精準年代之背記,轉而重視時代背景和因果關聯。
- 公民與社會科: 強調公平正義、法治國概念,並格外注重文本的理解,是最需要分析文本的一科。
綜上所述,社會科強調的能力:理解、分析、判斷、歸納、應用。
高效準備學測社會科的關鍵策略
策略一:掌握課綱,建立紮實基礎
新課綱雖注重活化考題,但所有考題背後隱含的知識點皆絕對不會逸脫課本範疇,故尚無須致力於累積超課綱之知識或涵養。考生應深度理解課本內容為主,不過,當然亦可自行補充和課本知識相關之課外資訊用以理解課內知識(如1930s初期日本多位首相遭刺殺導致軍部掌握權力以至於開始展開一系列的對外國土擴張行動,最終導致中日戰爭迅速爆發)
策略二:跨科整合,強化連結能力
-
地理與歷史的時空結合: 例如西亞文明之興起,若僅記憶其時間與王朝更迭,終流於短期記憶;然若再輔以兩河流域水文條件之分析,則其農業勃興、城邦形成,乃至權力結構之演化,皆能自然推演。
-
公民與時事的連結:若將當前社會議題——如居住正義等,與課本中之民主機制、基本權利與法治原則相連結,則透過此一知識與現實之雙向流動,考生得以體認所學之用,並於真實脈絡中鍛鍊其判斷與論述能力。
-
主題式學習: 例如以「全球化」為題,可自地理面探討經貿與交通網絡、自歷史面回顧殖民與國際秩序之演變,自公民面則深入全球治理、文化衝擊與人權問題之分析。
-
練習「整合題」:培養將不同知識點融會貫通的能力。
策略三:善用圖表與時事,提升解題能力
-
圖表判讀:考生應養成對各類圖表類型(如長條圖、折線圖、圓餅圖、人口金字塔、地形圖、流程圖等)之敏銳觀察與邏輯拆解能力。
-
時事關注: 定期閱讀新聞,了解國內外重大事件,並思考其社會科意義。
-
考古題分析:雖歷屆試題不應作為機械反覆練習之唯一素材,然其所揭示之命題方向、能力指標與題型設計邏輯,仍為學生備考過程中不可或缺之參考依據。
策略四:有效複習與模擬練習
-
制定複習計畫: 初期以知識盤點為主,逐章建構完整架構;中期進行主題式整理與知識點交叉比對,加強記憶連結;後期則著重整體整合與答題實戰。
-
歷屆試題演練: 模擬考場壓力情境,有助於培養臨場反應能力與時間分配意識。
-
模擬考分析: 每次模擬應視為一次精準校準之機會,針對錯誤題型、常遺漏知識點與時間掌控不當等情形進行分析。
-
錯誤訂正:考生可建立「錯題本」或「反思筆記」,逐題記錄錯誤原因,並對應補充相關知識點與正確觀念。若屬觀念性錯誤,應回溯原始教材重新研讀;若屬粗心或誤判,則需反思作答習慣與審題策略。
策略五:善用數位資源與學習社群
-
Google Earth / Google Maps 時間軸功能: 透過街景與地圖的時序變化功能,學生可觀察城市發展、邊界演變與人地互動的空間實證。
-
憲法法庭網站: 閱讀經典大法官釋字或判決,理解立法院職權(113憲判字第9號)、釋憲實務可能承認我國為雙首長制的依據參考(釋字627)或學生訴訟權保障(釋字684)等
-
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THDL): 可實際查閱台灣史料,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之時代背景。
學習資源推薦
除了上述學習資源以外,STOODY思無敵雲端教育也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數位學習體驗,讓同學們能夠隨時隨地,彈性有效地學習。今年(2025)暑假我們特別規劃了「高中社會學測複習加強班」的線上專案課程。授課老師高拓海老師本身參與過新課綱的學測,並拿下滿級分的漂亮成績,顯見其因應新課綱考試的高牆實力,高老師善於將複雜的社會科知識點化繁為簡,並結合當代學習趨勢,深入剖析學測考題命題邏輯。本課程不僅涵蓋地理、歷史、公民與社會三大科目核心概念,更著重於跨科整合、圖表判讀與時事應用等關鍵能力的培養,確保同學將來能在考場上能夠靈活應變。
STOODY思無敵雲端教育,只推薦優質的線上課程,學習服務包含以下特色:
- 系統化課程內容: 依循學測命題趨勢,完整規劃複習進度。
- 專業授課師資: 深入淺出,掌握各科重點與解題策略。
- 彈性學習模式: 隨時隨地觀看課程,自主安排學習進度。
- 多元輔助資源: 搭配練習題與詳盡解析,強化學習效果。
結論:策略性準備,社會科也能拿高分
社會科之學習,並非僅限於記誦史實與定義,而在於建立知識之脈絡、批判思維之素養,並於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提煉出有條理之理解與判斷。考生若能依循階段式規劃,統整式整理,以及素養導向之應用,並配合模擬演練與反思修正,則即使面對題型變化莫測的考場情境,亦能穩操勝券。
專案課程搶先看!115高中社會學測複習加強班
從學測應戰到多元升學:打造你的社會思維力!
學社會科不只是為了考試,更是培養全球視野、理解社會運作、提升思辨力與公民素養的關鍵!
距離學測只剩半年,高老師透過重點整理+題型破解,讓你真正搞懂歷史、地理、公民三科,少背30%、提分看得見!
未來無論升學、職場、人際互動,社會科思維都能派上用場—現在就開始你的素養養成之旅!
相關問題與答案(FAQ)
Q1:社會科背科內容太多,如何有效記憶?
社會科雖為記憶導向科目,但若僅依賴反覆背誦,效果有限且效率低落。建議以章節為單位,建立起各章節知識的架構性(即因果關係)。此外,將已學內容定期反覆複習,並安排「交錯複習」(例如歷史、地理、公民輪流複習),可大幅減少遺忘機率,記得更久、也更牢。
Q2:學測社會科的時事題要怎麼準備?
學測時事題不考單一新聞知識,而是考察考生能否把課本概念運用在真實情境中。故時事準備的重點在於「建立連結」,而非背記新聞,更無須背記。建議平時閱讀公民新聞、重大立法或社會議題時,主動思考其與課本中的哪些原理、制度或概念有關(如「民主機制」、「經濟模型」、「法律程序」等)。
Q3:歷史科年代常常搞混怎麼辦?
可從課本整理出各單元的「關鍵事件」,並以時序排列,建立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簡化時間軸」,如同故事骨架。而記憶的核心方法應為思考「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並將相鄰時代的事件做因果關係的串聯。
Q4:公民與社會的法律、經濟單元很難理解,有什麼學習技巧?
公民科的知識總量相較其餘兩科略少,但較抽象,需深刻理解。故詳讀學校公民課本即可極為快速和扎實地理解全部知識點。爾後再透過參考書和題目練習將學習的知識輸出。切記許多概念往往寥寥數字,卻更需要深度挖掘其內涵,如此才能克服考題的刁難。
Q5:距離學測時間不多,社會科可以怎麼衝刺?
社會科題型幾乎不會重複,故歷屆考題對考生的提升程度有限。重點應在於透過逐章拷問自己知識點以迅速補足缺失的基礎學力,待知識穩固後再少量熟悉大考出題模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