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部落格
  • 108課綱
  • 【掌握國中理化關鍵基礎】原子、分子怎麼分?一篇搞懂理化微觀世界與化學式!
【掌握國中理化關鍵基礎】原子、分子怎麼分?一篇搞懂理化微觀世界與化學式!
108課綱 2025-08-18

【掌握國中理化關鍵基礎】原子、分子怎麼分?一篇搞懂理化微觀世界與化學式!

原子、分子分不清?別怕!國二理化微觀世界與化學式,一篇全搞懂

綜合同學們先前所學,物質可以分為固液氣三種狀態,又可細分為純物質、混合物,並從日常所見去理解這些性質。我們即將進入更細微的世界,也開始變得不容易想像。所以這篇文章要幫大家建立一個想像的框架,讓你們更好入手跟理解這個肉眼不一定看的到,但是卻真實存在的世界。

讀完這篇文章,你將能夠:

  • 清楚分辨原子、分子、元素與化合物的差別,不再混淆。

  • 掌握物質的分類方式,理解純物質與混合物的不同。

  • 學會閱讀化學式,看懂分子的比例與數量。

 

一、萬物的基礎:什麼是原子 (Atom)?

科學家們透過不斷的分解與觀察,發現並定義了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也就是原子。我們可以把原子當作是一個一個的樂高積木。樂高積木有形形色色超多種,不同的大小、形狀、性質、互相搭配組合的方式。原子也是如此!以下會利用將原子比喻成樂高積木的方式來幫助大家理解。

一開始科學家了解了有不同大小的積木原子,高矮胖瘦圓扁的很多樣式,且無法再將其分割。同樣性質的積木原子便被視為同一種,包含大小、重量、甚至化學反應都相同。並且這些積木原子在化學反應時,只是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並不會突然增加、消失、甚至變成別種積木原子。(這就是道耳頓原子說)

然而科學家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慢慢發現,這些積木並不是實心的喔!才開始陸續的窺探到了原子的內部。

 

原子的三種基本粒子

一開始先發現了電子,它們只散佈在這些積木的表面上,積木有多大顆,電子移動的範圍就越大。而且這些電子身上帶著負電,也幫助我們觀察到它。

再來發現了積木的中間,有一個很小且質量很大的區域,他就是我們知道的”原子核”。原子核中觀察到了帶正電的粒子,科學家們把它稱作質子。後來才又發現,原來原子核不是只有質子,還有一種不帶電且跟質子一樣重的粒子存在,名為中子。

有趣的是,小小的原子核中雖然包含了質子跟中子,但是它們佔了幾乎整顆原子的重量。

整體來說,一個積木(原子)的大小,取決於它的外圍表面上有多少電子、電子移動的範圍有多大;而一個積木(原子)的重量,取決於它的中心有多少質子跟中子。

將整個足球場視為一個原子,你會看到電子在最外圍跑,而足球場的中央有顆雞蛋大小的原子核,裡面裝了質子跟中子,但是它卻代表了整個原子的重量。

在這裡我們為了方便同學於後續理解,將積木的外層看作是電子的分佈區域;積木上方的圓凸點視為質子;積木的裡面則是中子,要翻過來我們才能看到。

這裡我們舉例一個積木鈹原子Be,它有四個電子、四個質子、以及五個中子。

 

同位素

 

科學家在慢慢挖掘各式各樣的積木原子時,發現了有些積木的表面看起來是一樣的(質子數、電子數相同),但是重量卻不同! 仔細確認後才知道,原來是內部的中子數量不一樣! 我們把這種,僅只有中子數不同,質子數、電子數相同的原子積木,稱為同位素。

就以積木鈹原子Be來說,曾被發現過的其中一種同位素,只有3個中子。

這些同位素積木除了中子數量不同(因此重量也不同),他們的化學性質跟原本的原子一樣。

 

以下幾個原子的資訊要記得:

  • 原子的質子數與電子數一樣多 (質子數 = 電子數),因此是電中性的。

  • 原子的重量為質子+中子 (質量數 = 質子數+中子數)。

  • 表面的電子可以自由移動(拿到別人的或是給別人),當質子數與電子數不同時,此時稱此積木為 “離子”。如果電子比質子少,就是正離子;如果電子比質子多,就是負離子。

 

元素週期表

在發現這些形形色色的積木原子後,從門德列夫開始,經過科學家們陸續的努力,以原子中的質子數量進行排序,並且考量了他們的化學性質後,完成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元素週期表。前面所介紹的鈹原子,因為具有4個質子,原子序為4,所以在元素週期表上的第4個位置。

圖片出處: 桌遊設計融入化學課程–以元素週期表概念為例

週期表的元素依原子序由小到大,由左至右,由上而下排列,每一縱行稱為族,共分為1∼18族,週期表左側及中間是金屬元素,同族的元素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每一橫列稱為週期,共有七個週期,每一週期的元素,性質由左而右呈現出規律性的變化。

例如,在週期表最左側的1A族、又稱為鹼金族,質地柔軟且有很高的活性,喜歡跟水或氧氣反應結合,所以通常會被保存在能與空氣隔絕的油當中。而在週期表最右側的18族、又被稱為惰性氣體,他們則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

冷知識:你會觀察到元素週期表上的原子重量有小數點,其原因是同位素的存在,所以重量會以自然界分布的比例進行加權計算。

 

二、如何幫物質分類?純物質與混合物

自然界中有些原子會獨立存在(如氦氣He單原子),有些喜歡兩兩牽手(如氧氣O2分子),甚至有些喜歡抱團取暖(如金屬鋁Al)。但總地來講,他們都是單一種原子組成的“元素”。

當原子獨立存在時,我們會稱呼為單原子;當有一顆以上的原子牽手時(就像積木可以互相組合),便稱為分子。比較特殊的是,金屬常喜歡抱團取暖(你會看到一大塊的積木群),由於其數量眾多、我們便只會以單原子的方式示意。

當有不同種類的原子以固定的比例組合成分子時,就是所謂的 “化合物”,如我們常見的水分子H2O,它就是氫原子與氧原子,以2:1的比例組合而成的。這樣的比例是不會改變的,也因如此,在任何地方、任何人,只要以同樣的比例組合,就能取得同樣的化合物。若以遊戲來比喻這件事情,在麥塊裡面,如果你要做甜菜湯,那就要有八個甜菜根加一個木碗;如果你要做蛋糕,那就要有三個鮮奶桶、兩個糖、一個雞蛋、再加三個小麥。如果沒有正確的比例,你就無法獲得正確的東西。

 

以上的元素跟化合物,皆屬於我們所知道的純物質。而混合物則是由兩種以上的純物質混合而成的,其成分比例不固定。例如食鹽水,其為水(H2O)跟食鹽(NaCl)的混合。

 

三、怎麼看懂化學式?

那麼化合物的比例應該如何表達呢? 科學家們約定了統一的傳達方式 — 化學式。

以水分子為例,一個水分子包含兩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原子個數以下標的方式呈現;如果原子數量只有1個,可以省略1。若想要表示水分子的個數,如三個水分子,則標示在分子的前面。

我們再來練習以下的葡萄糖分子化學式的解讀:這裡有五個葡萄糖分子,每個分子是由六個碳原子、十二個氫原子,以及六個氧原子所組成的。

那麼我們再進一步想想,如果想要組合出這五個葡萄糖分子,我們應該準備多少種積木,各幾個呢? 沒錯,我們總共會需要三種積木,分別為碳(C)、氫(H)、氧(O)。其中,碳積木需要56=30 個;同理氫積木需要60個、氧積木需要30個。

當原子以不同的比例組合成化合物後,這些化合物可能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狀態,可能有各種的顏色、三態變化、甚至不同的氣味,也因此造就了這麼多樣的世界。

在此僅簡易的介紹了原子、分子、化合物的概念,還有很多概念跟介紹,會再慢慢地分享唷!

 

重點總結:

●  名詞整理:

名詞

說明

範例

原子

化學反應的最小單位,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為電中性。

H、O、Na

分子

由兩個或以上原子組成的單位。

O₂、H₂O、CO₂

元素

屬於純物質,由相同種類原子組成。

He、O₂、Al

化合物

屬於純物質,不同種類原子以固定比例組成。

H₂O、CO₂、NaCl

純物質

成分固定,只含一種元素或一種化合物

O₂、H₂O

混合物

由兩種以上純物質混合,比例不固定

空氣、食鹽水

 

●  重點回顧: 

  1. 原子是化學反應的最小單位。在進行反應時只會重新排列組合,不會無中生有。

  2. 同位素是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原子。

  3. 化合物的比例與個數透過化學式表達。比例以下標呈現,個數寫在最前面。

 

讀理化不需要硬背!一起用更輕鬆的方法有效學習

用正確的方式掌握理化學習關鍵!你也想用最輕鬆有趣的方式學好理化嗎?STOODY思無敵雲端教育線上專案課程,特別推出Kelly老師一系列的國中理化進度班會考加強班

「大家好,我是Kelly老師!我擁有中等教育教師證與十多年家教、補教經驗。我相信學習數理化不該只是死背公式,而是要透過理解與活用,培養靈活思考。在課堂上,我以鼓勵代替責罵,營造正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一步步建立自信。我也常從和學生的互動中,找出貼近生活的比喻,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概念。希望能陪伴學生不僅提升成績,更能用科學的眼光探索世界。」

Kelly老師擅長將複雜的理化概念,轉化為生活化的例子和生動的比喻,讓抽象的原子、分子、化學式等知識變得具體易懂。無論你是對理化感到困惑,還是想打下穩固基礎,Kelly老師的課程都能讓你從此愛上理化!立即加入,有效提升你的理化成績!





專案課程搶先看!Kelly老師國二理化進度加強班

告別理化困擾!Kelly老師進度加強班,讓孩子輕鬆學會!

「老師上課聽不懂……」、「理化題目看不懂……」 這些是不是你家孩子的真實心聲?
升上國二,自然科瞬間變難,理化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讓許多孩子措手不及。
這不是孩子不認真,而是學習難度直線上升了!
 

為什麼學理化很重要?

理化不只是課本知識,更是理解世界運作的關鍵!
它能 提升邏輯思考開啟科學大門,讓你理解生活現象,並培養探索精神。
學好理化,讓你成為生活中的科學家,更是未來高中自然組的基石!
 

從模糊到理解 × 從死背到會用

【粘老師理化進度加強班】這堂課,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在最關鍵的起點學得懂、跟得上、考得好而設計!
透過循序漸進的講解與例題演練,讓理化不再是難以理解的障礙,而是可以掌握的方法與知識。


線上專案課程詳情
更多線上專案課程

 

 

國中理化學習常見問題 (FAQ)

Q1:只有一個原子也可以算是分子嗎?

不算,分子必須由兩個或以上原子組成。單原子(如 He) 是元素的一種,但不是分子。

Q2: 元素和化合物都是純物質,到底差在哪?

元素由一種原子組成;化合物則由兩種(含)以上的原子組成,且比例固定。

Q3: 空氣為什麼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

空氣是多種氣體混合,且比例不固定、會改變,所以是混合物。世界上各個地方的空氣組成比例也略有不同,比如說高山上的氧氣比較稀薄。所以不符合我們前面所說的 “化合物的比例是不會改變的”這件事情。

瀏覽過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