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部落格
- Woody的數學深度漫談
- 【學這個有什麼用!】大學還會到指數對數!?一篇文看懂與微積分、財金系的驚人關聯
【學這個有什麼用!】大學還會到指數對數!?一篇文看懂與微積分、財金系的驚人關聯
高中學的指數與對數不只考試會用到,進了大學更是無所不在嗎?在補教界深耕多年的Woody老師,用這篇文章告訴你,無論是理工、商管、醫學還是資訊科學,指數與對數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從計算放射性衰變、經濟成長,到分析細菌繁殖、甚至機器學習演算法,都看得到它們的身影。在準備隔天的考試時,你也曾經冒出過「讀這個有什麼用啦!」的念頭嗎?今天就從數學的「指數與對數」,來了解你現在辛苦學習的知識,在未來的有效運用吧!
高中數學的指數與對數是連接基礎數學與高等數學的重要橋樑,也是學生進入大學後各領域學習的基石。透過對108課綱、大學課程設置以及實際應用情況的深入分析,本研究發現指數對數知識在大學階段呈現出廣泛而深入的應用特徵,涵蓋理工、商管、醫學、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其重要性遠超過傳統認知。
一、高中階段指數對數學習框架
課程內容分析
根據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高中數學的指數與對數學習分為三個層次。高一階段(數學I、II)著重基礎概念建立,包含指數的定義、指數律、常用對數的概念以及科學記號的應用。學生需要理解非負實數次方的指數概念,並具備基本的指數對數數感。
高二階段根據學生未來發展需求分流,數學A類學生學習完整的對數律、指數對數方程求解,以及指數對數函數的圖形特徵。數學B類學生則側重實用性,學習按比例成長模型、複利計算、自然對數e的概念,以及在地震規模、財經管理等領域的應用。
高三階段的加深加廣課程(數學甲、數學乙)將指數對數延伸至微積分基本知能,特別是自然指數函數的微分積分性質,為大學理工或商管課程奠定基礎。
學習表現目標
課程綱要明確規定學生應「具備指數與對數的數感,能用區間描述數線上的範圍」,並「理解指數、對數的運算規則,並能用於數學推論」。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認識指數與對數函數的圖形特徵,理解其特徵的意義,認識以指數函數為數學模型的成長或衰退現象,並能用以溝通和解決問題」。
二、大學各領域應用深度分析
1. 理工科系核心應用
在理工科系中,指數對數扮演著核心角色。微積分課程作為理工基礎,大量運用指數對數的微分積分性質。自然指數函數e^x具有「微分等於自身」的特殊性質,這使得它在微分方程、拉氏轉換等進階數學中不可或缺。
工程數學領域更進一步,拉氏轉換、傅立葉分析、信號與系統分析都建立在指數函數的基礎上。電機系學生在學習控制系統時,系統穩定性分析、頻域響應等概念都與指數函數密切相關。
物理學應用展現了指數對數的自然性。放射性元素衰變遵循指數衰減模型m(t) = m(t₀)·2^(-(t-t₀)/T),其中T為半衰期。量子力學中的波函數、電磁學中的電磁波振幅,都涉及複數指數表示。
化學領域的應用同樣重要。化學反應動力學中的反應速率常數、pH值與pOH值的計算,都直接運用對數概念。化學平衡常數的表達與計算,更是化學系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技能。
2. 商管社科領域應用
經濟學課程中的指數對數應用呈現獨特特徵。複利計算公式A = P(1+r)ⁿ展現了指數成長的威力,而經濟成長模型、通膨模型等都建立在指數函數基礎上。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常用對數函數描述,反映人類對財富感受的心理規律。
統計學領域對指數對數的需求極為廣泛。指數分佈、對數常態分佈是統計學中的重要機率分佈。最大概似估計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大量使用對數運算,將乘積轉化為加法,簡化計算過程。
財務金融應用更加深入專業。連續複利公式A = Pe^(rt)中的自然指數,Black-Scholes選擇權定價模型中的對數報酬率,都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指數對數基礎。
3. 醫學生物科學應用
醫學領域的應用體現了跨領域特徵。藥物代謝動力學遵循指數衰減規律,藥物在體內的濃度隨時間呈指數下降。流行病學的SIR模型中,感染人數的成長初期呈指數趨勢,這在COVID-19疫情分析中得到廣泛應用。
生物學研究中,細菌成長、族群動態、基因表現等都與指數對數密切相關。生態系統中的承載力模型、Logistic成長曲線,都需要學生理解指數函數的行為特徵。
心理學應用展現了更深層的意義。韋伯定律(Weber's Law)指出人類對刺激強度的感受遵循對數規律,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對聲音強度的感受是對數尺度的。學習曲線同樣常用指數函數描述,反映學習效果的邊際遞減特性。
4. 資訊科學新興應用
演算法分析中,時間複雜度O(log n)代表高效演算法,如二分搜尋、平衡二元樹等。資料壓縮技術中,資訊熵的計算大量使用對數,這是數位時代資訊處理的基礎。
機器學習領域的快速發展使得指數對數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梯度下降中的學習率衰減、深度學習的激活函數、損失函數的設計,都涉及指數對數概念。
.png)
高中指數與對數在大學各科系的應用關係圖
三、銜接挑戰與改善建議
教學落差分析
研究發現,高中與大學數學教學間存在明顯落差。108課綱將指數對數教學分拆為兩個階段,可能影響學生對這些概念的整體性理解。高一階段僅介紹對數概念而不涉及運算,高二才學習完整的指數對數公式與函數,這種安排雖然降低學習坡度,但可能造成概念碎片化。
大學教師普遍反映學生對自然對數e的理解不足,對指數對數函數的圖形特徵掌握不夠深入。這直接影響微積分課程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在指數對數的微分積分應用上。
學習策略建議
基於上述分析,建議採取以下改善策略:
1. 強化概念連貫性:教學應強調指數與對數的互逆關係,通過多元表徵(代數、圖形、應用情境)幫助學生建立完整概念架構。
2. 增加應用情境:結合時事案例(如疫情傳播、氣候變化)讓學生體驗指數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威力,提升學習動機。
3. 建立銜接課程:大學可考慮設置precalculus銜接課程,針對指數對數基礎不足的學生進行補強,確保所有學生都能順利進入正式課程。
4. 善用科技工具:充分運用圖形計算機、數學軟體,讓學生通過視覺化理解指數對數函數的行為特徵。
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生物科技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指數對數的重要性將持續提升。資訊理論中的熵概念、機器學習中的激活函數、生物資訊學中的演算法設計,都需要扎實的指數對數基礎。
跨領域整合將成為趨勢。未來的課程設計應該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理解指數對數在不同領域中的共同本質和獨特應用。這不僅有助於深化理解,更能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和創新能力。
結論
高中數學的指數與對數絕非孤立的數學知識,而是連接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重要橋樑。透過本研究的深入分析,我們發現這些概念在大學各個領域都有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其重要性遠超過一般認知。
從微積分的基石功能到工程應用的核心地位,從經濟模型的數學基礎到生命科學的定量工具,指數對數展現了數學作為「科學語言」的強大威力。未來教育改革應該更加重視這些概念的教學品質,通過系統性的課程設計、豐富的應用情境、有效的銜接機制,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建立扎實的指數對數基礎,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根基。
這項研究不僅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參考,也為學生和家長展示了數學學習的真正價值。在知識經濟時代,擁有紮實數學基礎的學生將具備更強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而指數對數正是這個基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師在台上趕進度,同學在台下點頭如搗蒜,只有你卻還在狀況外嗎?
就讓我們的專業實力派教師團隊來拯救你吧!
即日起,STOODY思無敵雲端教育・Live線上互動小班制專案課程 正式上架啦!
.png)
精緻小班教學,確保上課品質
由STOODY思無敵雲端教育所開設的「Live線上互動小班制專案課程」,均採取精緻小班教學,讓同學在維持學習品質的同時,也擁有可以共同討論切磋的線上學習夥伴,一起交流、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專業師資,為你打好基礎
STOODY的「Live線上互動小班制專案課程」,授課老師均是該科目相關專業出身,也有不少老師是已經在補教界打滾多年的經驗老手,在家長與學生之間累積良好的口碑,絕大部分都是「學長姐tsio學弟妹、樓頂tsio樓腳」!老師們會用最清楚、最易懂的方式,為大家建構課程的核心觀念,透過系統性的教學,讓同學的學習成效更上一層樓!
線上學習,彈性又有效率
相信近年來大家也可以感受到,隨著極端氣候與都市發展的關係,天氣一年比一年熱,空氣也越來越糟!線上學習讓大家不用再辛苦出門,只要在家就可以舒適地學習,減省通勤成本,彈性安排學習時間!
圖文解題APP,遇到不會的問題就拍照PO給老師!
一個月只要再加購990元,就可享有與專案課程對應的APP圖文解題服務!遇到不懂的題目,就把題目拍照上傳,任課老師會以圖文訊息的方式為同學提供解析說明。
- 請同學確認自己購買的解題服務與專案課程相符
- 本解題APP目前尚未提供即時訊息通知,且授課老師可能會安排統一時段為同學解題,未必能夠隨傳隨答,敬請同學體諒
- 授課老師有權利分配每位同學每月解題額度,以確保解題品質
- 如有多於一位同學提問類似題型,授課老師有可能在課堂統一為同學講解
- 如需要更多輔導時間,可與授課老師預約一對一線上輔導,輔導費用另計,以本官網上課點數支付
- 任何解題輔導相關事宜,皆可諮詢STOODY客服人員協助處理
各班專屬LINE社群,有效協助溝通
有效提升課外溝通效率,STOODY客服人員會協助專案課程授課老師開設LINE社群,確保每位參與專案課程的同學、家長的個別需求。
社群管理員由STOODY客服人員擔任,確保有效協助師生溝通,為大家提供最理想的學習服務!
【延伸閱讀】
・學測數A如何準備?高分關鍵技巧與讀書計畫方向總整理!
・想學AI,先學好高中數學!線性代數與微積分如何成為人工智慧的關鍵?
・高中數學如何為AI學習鋪路?機率統計、離散數學與實作建議,讓你成為AI高手!
・戰勝排列組合(一):如何計算組合數C(m, n):從概念到實作,搞懂C的算法!
・戰勝排列組合(二)如何計算排列公式P(m, n):「重複問題」的概念解釋及範例
.jpg)
參考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曾彥魁,《基礎工程數學》(全華)
- 陳永平,《訊號與系統講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經濟學系學士班課程綱要(東吳大學經濟學系官網)
- 張翔,〈統計學課程介紹〉(TKB購課網)
- 紋的筆記,〈指數與對數方程式〉
- 林振義副教授,〈林振義老師教學影片〉(明新科技大學)
- 中華民國數學會教育議題工作小組,〈大學與高中數學教學落差〉(TMS教育資源平台)
- 逢甲大學資訊電機學院學士班官網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化學系官網
-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官網